2021年4月26日

[心得] 2021 求職面試心得分享

由於過去求職時在 ptt 上或許多個人網誌中獲得了許多幫助,因此這次也來分享自己面試的心得,希望對於求職的大家們能夠有些幫助。
這次求職過程中,在和幾位不同的 Team Lead 或是 CTO 面談的過程中,真的讓我感受到多數厲害的人總是自信而謙虛的,他們不會透過問題來讓你覺得自己不懂,反倒是很 open-minded 讓你感受到雖然這個自己現在不懂,但沒關係,甚至會進一步透過提問來協助你進一步釐清自己的思路。
同樣地,我也期許對於自己的專業能夠是「自信而謙虛」的態度。
過去雖然常聽大神說,工作一陣子後,通常就不用自己找工作,而是靠別人介紹或挖角,但我可能還沒到這個階段,周圍沒什麼人介紹,更別說是挖角,所以還是只能靠自己 XDD。
下面是我這次有面試的幾間公司,主要找公司市場不侷限於台灣的公司,面試的職缺全部都是前端工程師。

Line Pay

首先 Line Pay 和 Line Taiwan、Line Bank 雖然都隸屬於 Line 集團底下,但在台灣是三間不同的公司。Line Pay 的面試過程較嚴謹,這次從投遞履歷到最終回覆的時間約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Line Pay 公司的地點是在大直美福大飯店的側邊,給人非常氣派豪華的感覺。

第零關:線上測試

給予連結,並透過線上測試的方式,題目主要是演算法的測驗,印象中是三題。

第一關:onsite-interview with Taiwan Engineer

面試的對象是 Taiwan Line Pay 的工程師們,會針對線上測試的作答進行討論,接著會根據過去實作過的專案進行問答,並可利用白板進行概念的解釋與說明。

第二關:onsite-interview with Korean Engineer

這關給我的經驗很特別,因為是透過視訊的方式和韓國的工程師們進行面試,原本以為會需要用英文會話,但面談現場直接就有一位中韓文的即時口譯,所以並不需要說到英文,和面試官的溝通會完全透過這位翻譯。(心裡 OS:大公司就是直接找翻譯這樣的氣派。)

第三關:onsite-interview with HR

最後會和 HR 進行面談,除了討論期待的薪資,也會針對個人或過去的工作經驗進行暸解。據 HR 表示,目前 Line 和 Line Bank 都搬到同一棟建築物,但 Line Pay 因為剛搬到美福大飯店這邊不久,因此暫時沒有再次搬遷的打算。
最後,HR 會與你進行基本的英文會話,確認有基本英文溝通能力。

KKStream

KKStream 則是隸屬於 KKBOX Group 的公司,做的是影音串流服務,可以想成是讓客戶能夠透過 KKStream 的服務建立 Netflix 或 MyVideo 這類影音平台。

第零關:線上測試

給予連結,並透過線上測試的方式,題目主要是演算法的測驗。

第一關:onsite-interview with Team Lead

完成線上測驗通過後,會有一份作業,作業內容是用 React 寫一個待有基本的 CRUD 以及搜尋功能的網站(可以簡單想成 TodoList 這類),作業需在此次面試前完成,並提交到 Github 私人的 repo。
KKStream 前端目前分成三個組別-Core Tech、BlendVision 和 Enterprise。各組各派一人前來面試,會針對作業內容進行討論,接著則根據過去開發過的專案進行討論。

第二關:onsite-interview with PM & Engineer Manager

第一關結束後,會根據各組人數的需求將面試者配到適合的組別,也就是一開始投的組別,不見得會是最後的組別,這個部分也可以再和 HR 或 Engineer Manager 進行了解。
PM 和 Engineer Manager 比較不是針對技術的部分進行發問,而是針對過去的經驗試著了解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在這次面試中和 Engineer Manager 聊了蠻久的時間,包括帶領 Team 的方式、對於前後端的想法、測試撰寫的想法等等,覺得有非常多的收穫。

第三關:online-interview

HR 會針對期待薪資進行了解,並試著了解自己過去的經歷。另外,會與一位主管進行面談,過程比較像是在聊天,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和價值觀。

OneDegree

OneDegree 的前端工程師還有分不同 team,分別是做 2C 和 2B,這裡我是面試 2B 的團隊。OneDegree 主要是開發保險系統,讓保險公司能透過此保險系統建立保險商品,並供一般消費者能夠以網路進行線上投保。

第零關:線上測試

給予連結,並透過線上測試的方式,題目包含演算法、React 和 Git 的問答題。

第一關:onsite-interview with Team Lead

主要是與 Frontend Team Lead 們進行面試,一開始會先請面試者以英文自我介紹,並且透過英文進行簡短的問答,主要也是確認面試者有基本的英文能力。接著會切換回中文,同樣是根據過去做的專案進行討論,並且分享彼此對於不同技術上的想法。

第二關:onsite-interview with Taiwan Director & HR

再來會與 OneDegree 台灣區的總監和 HR 進行面談,這次面談比較不會談到技術上的問題,比較像是互相了解彼此的聊天。

總結

OneDegree 的回應速度還蠻快的,對於面試者來說不會有太長時間的等待。

Privé Technologies

Privé Technologies 的 recruiter 主動聯繫,Privé Technologies 是一間立基於香港的 Fintech,工程師遍佈在世界不同的地方,目前工程師主力是在香港和台灣。

第零關:線上測試

給予連結,並透過線上測試的方式,題目主要是前端 JavaScript / React 的測試。

第一關:online-interview with Frontend Team Lead

透過 Online 的方式與位在香港的 Frontend Team Lead 進行面談,過程全程使用英語。主要是針對過去的專案進行提問,也有詢問到對撰寫測試的想法,並討論「怎麼樣算是好的程式碼」?

第二關:online-interview with Frontend Engineer

一樣是透過 online 的方式進行面談,面試官是在台灣的前端工程師(很巧的是過去和他還有短期合作過相同的專案)。一開始一樣會以英文進行自我介紹和簡短的問答,確認面試者有足夠的英文會話能力。接著會切換回中文,討論「怎麼樣算是好的程式碼」、還有聊到 OOP 和 Functional Programming 適合的時機、另外則是 JavaScript 有關的題目。
另外,也有進行 online 的 coding test,內容偏向基本的演算法和邏輯實作。

第三關:online-interview with CTO

印象沒錯的話 CTO 是澳洲人,但在香港待了蠻久的一段時間,目前和 Frontend Team Lead 一樣都在香港,他也曾在 LaLaMove 擔任過 CTO 的職位。
面試全程以英文進行,一樣會討論到「怎麼樣算是好的程式碼」,另外則是聊一些個人的經歷、和同事的相處、人格特質等等的。

總結

Privé Technologies 是回覆相當快速的公司,收到回覆後會立即安排下一場的時間,不論是 HR、Team Lead 到 CTO 都給人很和善親切的態度,可以讓人感受到是相當尊重且重視面試者的。

慧科訊業 Wisers

慧科是由 Headhunter 推薦,公司主要是做輿情分析的,會去爬各媒體或社群的資料、關鍵字,以此分析當前熱門的議題或輿論風向,市場主要是在中國。

第一關:online-interview

第一關會先以線上的方式進行面談,面試官來自台灣、香港和中國。這裡我有一點小烏龍的是,收到通知的時候,看到 email 寫的是「phone interview」,誤以為是面試官會打電話來...,接著等了又等,想說時間到了怎麼都沒打電話來,後來才知道 phone interview 指的是視訊面談 XDD
面試主要問過去實作過哪些專案,有沒有處理過複雜的圖表或大量資料需要 render 的經驗,怎麼樣優化和除錯等等。

第二關:onsite-interview

雖然說是 onsite-interview,但除了和台灣的工程師面試之外,同時也會透過視訊和香港以及中國的主管面談。中國的 Frontend 主管問了很多技術相關的問題,從 CSSOM、Web Component、micro-frontend、performance、如何避免瀏覽器被阻塞(block)都有問到。

總結

可以感覺的出來 Frontend Team Lead 的知識深度很深,我也並沒有全部都回答得出來,但 Team Lead 人非常有耐心,就像個 mentor 一樣,會給我一些思路讓我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或答案,面試完後真的有一點「如沐春風」的感覺不誇張 XD。

常見問題

如果需要準備英文面試的話,也很推薦 Coursera 上這堂免費的課程 English for Career Development,若時間不夠的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直接跳著進度看,不用從頭慢慢看。
從技術面來說,JavaScript 面試的內容除了可以參考很久以前整理過的「JavaScript: Understanding the Weird Part(JavaScript 全攻略:克服JS 的奇怪部分)」筆記之外,網路上也可以搜尋到非常非常多;React 的話,基本的官方文件一定要看過。
有些東西雖然每天都在用,但若沒準備一時被問到的話,還是可能會沒辦法很快速且順暢的解釋出來。例如,請你解釋 event loop 是什麼。
在上述的面試中,撇除技術問題外,有一些共同常被問的,像是:
  • 自我介紹
  • 為什麼離開前一份工作
  • 上一份工作中覺得最困難或最具挑戰的是什麼?
  • 想像未來三年後你預期自己會是個什麼樣的人?
  • 有什麼問題要問我的嗎?
另外,也可以參考這部 3 分鐘的影片,裡面許多題目大家一定都聽過,但還是可以稍微想一下怎麼回答:

2021年4月20日

[心得] ALPHA Camp X 天下雜誌: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數位轉型

ALPHACamp X 天下雜誌: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數位轉型
這次很幸運有機會能夠擔任 ALPHA Camp 與天下雜誌合作舉辦的實體/線上活動,也是我自己第一次擔任活動主持人。
從小,我家就非常多與天下相關的雜誌,不論是天下、康健、Cheers 都有,因為我爸媽算是很早期的訂戶,所以一開始收到 ALPHA Camp 詢問能否的擔任活動主持人時,我內心是有些興奮的,是一種竟然可以有機會進到從小就一直在接觸的媒體的雀躍感,而且天下雜誌多數時候也給我相當正面的感受,算是台灣媒體界的清流之一。
除了天下雜誌相當知名的媒體之外,我也很好奇工程師在當今的媒體產業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主力是在開發「內容管理系統」?或多在進行資料視覺化的專案?
在這次的活動中很幸運能夠聽到已經在天下雜誌 10 多年的資深產品經理-紹謙,和數位轉型過程中加入團隊,負責從專案發想到實際落地的資深工程經理-世彥,一起來聽他們分享天下雜誌的數位轉型。
ALPHACamp X 天下雜誌: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是什麼?

在聽演講前,其實我完全不知道「數位轉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單純地以為就是把紙本書變成電子書,或是推出幾個 App 後,就算是完成了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不是事件的完成,而是持續且沒有終點的歷程

然而,在聽完兩位講者的分享後,我深切感受到數位轉型絕對不是「做完了 OO」就叫完成了數位轉型這麼簡單,並非把紙本雜誌電子化、推出幾個手機 App、開發幾個 Web 專案就叫完成了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的過程相當複雜,牽涉到的不只是使用到的技術、文章撰寫的工具、還包括整個組織架構的調整。
最早天下雜誌完全是紙本作業、編輯是以寫稿紙作業。過去上稿流程是先有紙本文章然後把文章變成電子檔後放在網路上,現在則轉變成線上文章先推出後,才有實際紙本內容;過去團隊中大部分都是編輯,現在則多了產品經理、軟體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各種角色加入團隊;過去沒辦法從使用者的操作中取得大量的資料,現在則可以透過使用者使用 App 或閱讀文章等資料作為反饋,來協助指導後續的決策和產品修正。

數位轉型是不怕面對改變,敢於挑戰不熟悉的事物

如果要我說數位轉型是什麼?我認爲就是不怕潮流的變化,努力學習讓自己能夠跟上最新的事物,不怕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願意不斷嘗試與接受挑戰。這就好像一個永遠不會老的人,不斷地透過新陳代謝讓自己的身體和腦袋維持在年輕的狀態。
天下雜誌並沒有在完成了雜誌電子化,推出手機 App、建立網路內容平台後,就因為覺得「完成了數位轉型」而停下來。在近年 Youtube 的普遍和 Podcast 的竄起,天下雜誌也都沒有缺席,推出了 Youtube 頻道和 Podcast 節目,繼續跟著數位的潮流前進。因為數位轉型是一種不怕面對改變,敢於挑戰不熟悉事物的精神,因此它是沒有什麼叫做「已經完成的」

有價值的工程師

在這場活動中,兩位講者也分享到他們認為什麼樣的工程師是有價值的。

先釐清問題,再提出更多可能的解決方式

其中一點是當 PM 提出一個需求(或功能)時,好的工程師會試著向 PM 去了解這個需求(或功能)是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先把實際想要解決的問題釐清,接著再和 PM 討論如果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有哪些可行的做法,因為 PM 一開始提的功能或許只是其中一種解決方式,但工程師在釐清問題後,會多了工程面可行性的評估,進而有機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供 PM 參考與選擇。

對於開發的產品有 Ownership

另外一個特質則是對產品有強烈的 Ownership,工程師不單純只是把 PM 所交付的功能完成,同時他也喜歡自己完成的產品、會好奇使用者使用時的體驗、會去思考怎麼樣能把這個產品做得更好。

不怕面對改變,勇於嘗試新事物、敢於挑戰自己的態度

作為軟體工程師,總是有新的技術、沒用過的工具、沒聽過的詞彙,但許多時候我也會怠惰,覺得學新的好累、現有的東西就夠用了吧?聽完這場活動後,我最大的反思在於,我想有價值的工程師絕對不止是學會了某些技術或工具後,就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反倒是一種態度或精神-一種不怕面對改變,勇於嘗試新事物的精神;一種不怕碰到沒解過的問題,敢於挑戰自己的態度,而這點也正好呼應了這場活動談到的「數位轉型」。

總結

很開心初次主持活動就能和天下雜誌合作,而且又能夠聽到兩位非常有經驗的產品經理與工程經理進行分享。
ALPHACamp X 天下雜誌: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數位轉型
ALPHACamp X 天下雜誌: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