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resplashed
當你打破對於天賦的迷思,而且也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或許你仍會覺得成效不佳,於是,心中不免還是會懷疑,真的是這樣嗎?
你的懷疑是正確的,重複練習並不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好,除非你在練習的時候用對了─刻意練習。
沒有人是天生的專家
在哈佛商業評論「打造專家(The Making of an Expert)」的這篇文章中提到,沒有任何人是天生的專家,沒有任何人天生就很傑出、很優秀、很成功。過去的研究發現到不論是運動員、音樂家、藝術家或作家,他們都是透過大量且有品質的練習,培養訓練出來的。經過統計,他們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前,至少都需要超過10年(或10000小時)以上的練習。變成專家沒有其他的捷徑,至少都需要投入10000小時以上的練習,但或許你會覺得10000小時並不多阿,每天工作8小時都在做同一件事,換算下來只需要3年半的時間就可以變成某一領域的專家了,可是為什麼自己卻還沒變成卓越優秀的成功人士呢?
不只是練習而是刻意練習
很抱歉,這裡提的練習並不只是重複地做同一件事,而是刻意地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因此並不是重複某一件事、某一個動作一直做一直做這樣而已,且根據研究,每人每天大概只能花兩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刻意練習,為什麼刻意練習這麼耗費精力呢?我們在下面會進一步的討論,而其他的時間我們大部分在做的都只是一般的練習,這也就是為什麼至少需要10~20年的時間才有辦法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那麼,什麼是刻意練習呢?
刻意練習簡單來說就是:覺察目前自動化的行為,思考並找出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然後專注地投入於刻意練習中,最後分析練習方法的成效。
我們在學習一項技能的開始,我們往往需要花許多的精力和努力,但當學會了之後,這些技能就變成了大腦中自動化歷程的一部分。例如,我們一開始學習腳踏車的時候,必須要小心地保持平衡,控制煞車同時協調地踩腳踏板,但隨著不斷的練習,我們不再需要時時提醒自己該怎麼做,這些技能已經變成自動化的一部分,我們開始可以在下雨的時候邊撐傘、邊騎腳踏車。達到了自動化的境界,一方面表示自己進步到了一定的熟練程度,但另一方面自動化的處理其實是讓我們的大腦可以不再花這麼多心力在上面,因此表現卻可能就停在這裡了。
當你學會了丟棒球後,你已經可以自動化的把球丟出去,但是你可能沒辦法丟的又快又準;當你學會了投籃之後,你已經可以把籃球投進籃框中,但你的命中率可能還是不高。這時候,如果只是重複一樣的動作,重複的丟球、重複的投籃,那麼你的進步將非常有限。
當我們所學的技能開始變成自動化的一部分時,就是我們要開始「刻意練習」的時候,刻意練習非常的不容易,就好像你已經會呼吸了之後,我們要開始練習改變呼吸的方式和習慣一樣,你必需要非常專注才能夠抵抗大腦自動化地去執行一些事。
覺察目前自動化的行為
大部分人在練習的時候,就是一直重複某件事情,這麼做的確是熟練某件事的第一步,但熟練之後,若仍只是不斷地重複,技能的提升將相當有限。
在刻意練習中,第一步就是要去覺察自己已經熟練且相當自動化的行為。
在覺察目前自動化的行為中,我們要先去觀察自己現在的行為或表現是什麼樣子?
為了要能夠覺察自己自動化的行為,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專注的感受,你可以在執行某項行為的時候,專心的去感受自己現在的動作、身體的姿勢,像是上台演講時,覺察自己身體的姿勢、手的位置、說話的方式等等,如果你覺得要一邊表現的同時一邊覺察自己的方法太過困難,一個很好的方式是用錄影機把自己拍下來,這樣你就可以專注在表現的同時,又能夠看到自己自動化的表現。
思考並找出自己可以刻意改進的地方
接著,需要去找出自己可以精進的地方,這可以透過找其他覺得表現更好的人來加以模仿,觀察別人是什麼樣的語調、故事安排的順序、如何透過肢體加強自己要表達的論點。找出自己可以模仿的地方,刻意讓自己去練習模仿。
另一個很重要的是得到持續性的回饋,反覆而有回饋的練習最能夠提升表現。
因此,我們會看到許多人在簡報前,除了不斷地重複練習簡報的講稿外,他們會透過鏡子來看自己簡報時的動作,他們會透過錄影機錄下自己的樣子,然後找出可以進一步「刻意改進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練舞的人們必需要在鏡子前面練舞,因為這樣你能夠得到立即的回饋,你才知道自己的樣子,和理想的狀態有什麼樣的差別,才能夠加以修正。
專注地投入於刻意練習中
這個部分是最不容易的,你需要相當專注才能夠達到,因為你要改變的是自動化的行為。例如,必須在上台的時候先覺察到自己的手不自主地在抓頭髮,然後提醒自己把手放在適當的位置,而這就是刻意練習—覺察原本已經習慣的、自動化的行為動作,然後提醒自己並做出另一個行為動作(想要的、理想的作為)。這個步驟之所以這麼困難的原因在於,這些都是已經習慣的技能,你必需要非常用心才會注意到他們,必需要非常用心才能夠抑制自己表現出原本樣子的衝動,然後告訴自己去表現出想要表現出的樣子。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鼓勵自己,之所以沒辦法這麼快做好,是很正常的,因為你現在要超越的是你自己。
有些時候,你甚至需要做的更誇張,什麼意思呢?對於一個害羞的人上台時,在練習的時候,我們會希望他演講的聲音、語調、動作都比實際上演講的時候更為誇張,因為他心中的誇張,可能只是一般人覺得動作比較明顯一點點而已,因此在練習的有些時候,我們會需要表現的比實際上的情況,更為極端、更為誇張。
分析練習方法的成效
這時候,透過不斷地刻意練習,你已經再次學得了一項新的技能,或者換句話說,你又再次自動化了另一項新的技能。但讓自己更好的過程並不僅止於此,在刻意練習之後,你需要用心思考,評估自己刻意練習的方式是否有達到預期的成效,有沒有哪些部分是可以再調整或改進,以避免未來錯誤再次發生。接著,則是下一次刻意練習的開始。
當你發現自己有越來越多技能都已經能夠自動化地表現出來時,你要好好恭喜自己,這代表你已經達到更高的境界了,但同時你要刻意練習的難度也將越高,就像打電動一樣,越後面的關卡,魔王也越強,因為許多的技能都已經變成了自動化反應的一部分,你必需要重新專注於細節上,修改、改進,往更好的自己前進。
參考資料:哈佛商業評論<The Making of an Expert>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