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合成快樂的能力
研究的結果顯示,不論你得到樂透彩或者遭遇變故而導致癱瘓,在事件發生一年之後,兩群人的快樂程度是沒有差異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講者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合成快樂的能力,不論你遭遇了什麼事情,我們總是能夠將我們的經驗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解讀。
另外講者也做了一個實驗,他給參加實驗的受試者看了6張莫內的畫,接著請他們根據喜好程度將圖片排序1-6。實驗的最後他告訴受試者:「我們這裡有多排序中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圖片,你可以挑一張帶走,你要哪一張呢?」大部分的人因為覺得第三和第四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就選擇了比較多一點喜歡的三號帶走了。
接著在15分鐘或者15天後,講者請受試者重新排列上次所排列的那6張圖片,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多數的受試者會把原本的第三名(也就是他們選擇帶回家的那張)排成第二名,把沒有被選到的那張從原本的第四名往後排到第五名。他們會認為「自己選的那幅畫比想像中的還要好」、「沒有選到的那張畫的確比想像中更爛」。
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在做出選擇後,人們會更喜歡自己當初所選的,並且獲得更高的滿意度,而這也就是講者所謂的「合成的快樂」。
然而,當你對於自己所做的選擇有反悔或改變的機會時,合成快樂的能力就下降了!
例如,當你和交往沒多久的男朋友在一起時,發現他上廁所總是不沖水,這時候你可能就會很認真考慮到底要不要繼續和這個不愛乾淨的人維持這段關係,在這種有選擇或反悔的機會下,合成的快樂沒有辦法施展它的魔法,你可能會陷入抉擇當中而感到困擾;相反地,如果你們已經結婚了之後才發現他不愛乾淨的部分,這時候因為你已經對這段關係做出了承諾,在沒有辦法輕易改變的情況下,合成的快樂最好展現,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雖然他不愛乾淨,也沒關係啦,至少他對我很好,很照顧我,而這就是「合成的快樂」。
上面提到了,反悔或改變的機會是「合成快樂」的敵人。講者做了另一個實驗,在實驗中請大學生拍攝12張相片,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兩張照片並靠著自己的一番努力後才能獲得這兩張照片,接著請他們挑選其中一張留下來給實驗者。
這裡有兩種不同的情況,其中一組人有四天考慮的時間可以反悔,另外一組人則是沒有反悔的機會。實驗的結果發現到,沒有選擇餘地的人在後來會更喜歡他們所擁有的那張照片;然而,對於有反悔機會的人來說,他們常常想到的是「我應該換回另一張照片嗎? 也許我擁有這一張照片並不是好的那張? 也許我沒選的那張照片才是好的?」,很明顯的選擇令他們更感到困擾。
然而,當講者重新找一群大學生開設新的攝影課時,他提供兩種課程模式讓學生選擇,一種是最後交照片的時候有考慮的時間和反悔的機會,另一種則是沒有反悔的機會。高達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擇了能有反悔機會的課程模式。
我們天生就希望能夠有選擇、有改變、重來、反悔、改錯的機會,但事實是,有些情況下沒有選擇對你的快樂而言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快樂的生活並非總是得到你所想要的,而是學習去享受你已經擁有的
講者將快樂分成自然快樂(natural happiness)和合成快樂(synthetic happiness)。自然快樂指的是「當我們得到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時,自然產生的快樂」,而合成的快樂則是指「當我們無法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內在產生的快樂」,這兩種快樂的程度不相上下。
合成的快樂不應該被視為一種欺騙自欺欺人的行為,更精確地說,合成的快樂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在的快樂,是一種適應外在行為的良好能力,因為你不必再受限於外在環境依然能感到快樂,因此相較之下,合成的快樂反而是更穩定且更能帶來長期好處的。
並不是要你消極的放棄選擇或反悔的機會,而是積極的適應外在的各種變化
此外,這個實驗不應該被視為消極放棄各種選擇的自由或反悔的機會,有些時候我們仍應該堅持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但我們可以抱持一種更坦然的態度─追求的到,或沒有追求到,我們都仍有獲得快樂的可能。
圖片來源:positive sharing |
接著在15分鐘或者15天後,講者請受試者重新排列上次所排列的那6張圖片,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多數的受試者會把原本的第三名(也就是他們選擇帶回家的那張)排成第二名,把沒有被選到的那張從原本的第四名往後排到第五名。他們會認為「自己選的那幅畫比想像中的還要好」、「沒有選到的那張畫的確比想像中更爛」。
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在做出選擇後,人們會更喜歡自己當初所選的,並且獲得更高的滿意度,而這也就是講者所謂的「合成的快樂」。
合成快樂的敵人─反悔或改變的機會
合成的快樂是一種身為人天生就有的認知機制,而這其實也是社會心理學中承諾一致原理(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的展現。也就是說,當我們對某一項事物做出選擇或承諾之後,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很自然的機制,來告訴自己,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然而,當你對於自己所做的選擇有反悔或改變的機會時,合成快樂的能力就下降了!
例如,當你和交往沒多久的男朋友在一起時,發現他上廁所總是不沖水,這時候你可能就會很認真考慮到底要不要繼續和這個不愛乾淨的人維持這段關係,在這種有選擇或反悔的機會下,合成的快樂沒有辦法施展它的魔法,你可能會陷入抉擇當中而感到困擾;相反地,如果你們已經結婚了之後才發現他不愛乾淨的部分,這時候因為你已經對這段關係做出了承諾,在沒有辦法輕易改變的情況下,合成的快樂最好展現,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雖然他不愛乾淨,也沒關係啦,至少他對我很好,很照顧我,而這就是「合成的快樂」。
選擇的自由,改變的權利─但這真的對我們好嗎?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有選擇的自由和改變現況的權利,可是這真的對我們來說好嗎?上面提到了,反悔或改變的機會是「合成快樂」的敵人。講者做了另一個實驗,在實驗中請大學生拍攝12張相片,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兩張照片並靠著自己的一番努力後才能獲得這兩張照片,接著請他們挑選其中一張留下來給實驗者。
這裡有兩種不同的情況,其中一組人有四天考慮的時間可以反悔,另外一組人則是沒有反悔的機會。實驗的結果發現到,沒有選擇餘地的人在後來會更喜歡他們所擁有的那張照片;然而,對於有反悔機會的人來說,他們常常想到的是「我應該換回另一張照片嗎? 也許我擁有這一張照片並不是好的那張? 也許我沒選的那張照片才是好的?」,很明顯的選擇令他們更感到困擾。
然而,當講者重新找一群大學生開設新的攝影課時,他提供兩種課程模式讓學生選擇,一種是最後交照片的時候有考慮的時間和反悔的機會,另一種則是沒有反悔的機會。高達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擇了能有反悔機會的課程模式。
我們天生就希望能夠有選擇、有改變、重來、反悔、改錯的機會,但事實是,有些情況下沒有選擇對你的快樂而言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進一步思考...
對於所有心理學實驗都必須帶著思辨的能力,也就是不能全然且僵化的相信,在這裡我們必須留意的是,這個實驗並不能完全反映現實的情況,因為在這個實驗中,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選項,不論受試者做了什麼選擇,他們並不會被懲罰,也不會遭受到什麼不良的後果,這些和我們實際生活中所碰到的抉擇常常是不太一樣的。快樂的生活並非總是得到你所想要的,而是學習去享受你已經擁有的
講者將快樂分成自然快樂(natural happiness)和合成快樂(synthetic happiness)。自然快樂指的是「當我們得到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時,自然產生的快樂」,而合成的快樂則是指「當我們無法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內在產生的快樂」,這兩種快樂的程度不相上下。
合成的快樂不應該被視為一種欺騙自欺欺人的行為,更精確地說,合成的快樂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在的快樂,是一種適應外在行為的良好能力,因為你不必再受限於外在環境依然能感到快樂,因此相較之下,合成的快樂反而是更穩定且更能帶來長期好處的。
並不是要你消極的放棄選擇或反悔的機會,而是積極的適應外在的各種變化
此外,這個實驗不應該被視為消極放棄各種選擇的自由或反悔的機會,有些時候我們仍應該堅持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但我們可以抱持一種更坦然的態度─追求的到,或沒有追求到,我們都仍有獲得快樂的可能。
影片來源:TED ---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iness
講者:丹尼.吉伯特
參考資料:Natural and synthetic happiness at work – here's why you need both
延伸閱讀: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誰在操縱你的選擇: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
---講者:丹尼.吉伯特
參考資料:Natural and synthetic happiness at work – here's why you need both
延伸閱讀: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誰在操縱你的選擇: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
對心理健康有興趣嗎?歡迎加入心理好聞─心理健康資訊交流社群
0 意見:
張貼留言